为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教师间课程思政建设交流,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于2024年12月4日在29号楼10楼报告厅召开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设计经验分享活动,分享活动由教学副院长李宁教授主持。分享会上,汪志锋院长强调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专业教师应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程,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上海市一流课程、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材料成型综合实践》负责人苑文婧副教授围绕“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工程思维培养”这一主题,分享了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实践经验。该课程注重与产业发展需求对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精神培养,将课程内容与企业全流程对接,形成连贯的项目式课程模块,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核心,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价值目标的有机融合。
国家级一流课程、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智能装配训练》负责人周丰旭老师结合课程内容,带来“智能装配、思政同行、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报告。周老师通过融入思政元素、过程化考核、强化实践教学及企业深度合作,详细阐述了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创新设计思路,展示了该实践课程通过以产品个性化需求驱动和演绎的智能化设计、制造及其运维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体验式学习、混合式学习、项目引导式学习,使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均得到了较大提升。
上海市一流课程负责人蔡池兰教授就《互换性及测量技术实践》课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进行了报告。报告基于其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详细阐述了课程概况、痛点分析以及创新途径等核心内容,旨在通过渐进迭代式教学方法和校企深度融合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教师团队的持续创新与紧密互动,提高了课程质量,获得学生高度评价和企业认可,彰显了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的重要性。
《互换性及测量技术实践》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互换性原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课程内容涵盖了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以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蔡池兰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该课程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实验项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蔡池兰教授及其团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其次,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学生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要求。此外,学生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难以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蔡池兰教授提出了以下创新途径:(1)渐进迭代式教学:通过不断迭代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团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灵活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进度并有所收获。(2)校企深度融合: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通过企业实习、项目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和市场需求,增强其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3)强化实践环节:增加实验项目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并锻炼实践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次课程思政分享会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经验分享和案例分析,教师们不仅增进了对课程思政内涵与外延的理解,还收获了许多创新的教学思路和实践方法。基于此次分享会的积极成果,学院未来将致力于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工作体系,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思政建设格局,以更加系统、科学的方式推动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发展,提高课程思政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