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院教师在第二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中获佳绩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5-08-27


近日,第二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获奖名单公布,我院蔡池兰老师负责的《互换性及测量技术实践A》、苑文婧老师负责的《材料成型综合实践》荣获自然科学组2(工学、农学、医学类专业)二等奖,取得了该项赛事成绩的突破。

按照有关要求、学校推荐,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案例展示通过网络评审,获得现场说课展示资格。赛前,学校组织力量帮助参赛老师精心打磨说课内容,完善展示片段。在6月举办的现场说课展示活动中,参赛老师们表现优异,展示了良好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和业务水平。

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展示近年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课堂教学成果,表彰一批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激发广大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发挥活动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建设课程思政系列共享资源库,打造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标杆展示与交流平台。

附:获奖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互换性及测量技术实践A    课程负责人:蔡池兰 

https://www.sspu.edu.cn/_upload/article/images/f0/15/1d5a5976451abdb1ab546d715256/934f6a88-b10e-4b53-8b2c-d7ab8afdeb29.png

 本课程是一门核心的专业基础课,立足于培养学生从“设计-制造-检测一体化”系统性思维的角度进行机械零件精度设计和实施测量的能力。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理实一体化的专业基础实践课,本课程是联系机械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桥梁,为毕业生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设计和制造奠定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价值目标:学生能够解释在设计和制造时的严谨、精确的职业素养的意义,明确说明对于工程师来说,什么是好的设计;在校内测量和企业零件测量实践过程,经过引导,学生能够自主思考与设计,尝试创新性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实践过程中敢于动手,不惧怕吃苦。

重点:通过实际机械零件的精度设计项目来培养系统性思维;通过来自企业的实际零件图纸的精度分析和测量实践,培养创新及优化意识;通过加强产教融合,实现知行合一的策略来潜移默化地融入工匠精神和工程师的职业素养的培养。

教学实践:在机械精度设计的基础知识学习和综合应用过程中循序渐进地理解对于工程师来说什么是好的设计,并逐步培养系统性思维;在授课教师和实验室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测量基础知识学习和手动测量实践过程中学习大国工匠精神(设计、制造和测量时的严谨、精确的职业素养);在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的企业测量实践中,培养作为未来的现场工程师的创新、安全、规范、诚实、正直的职业素养;在小组任务和交流答辩过程中培养作为未来工程师的自信沟通的职业素养。

特色与创新: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学情分析为设计基点,通过隐性融入式教育将工匠精神、工程伦理等价值引领自然渗透于精度设计及测量实践。课程创新构建“三维融合”教学模式:基础-应用-提高模块渐进迭代的内容设计,整合理论、实验与企业实践资源,打造虚实结合的混合教学环境;依托产教深度融合平台,在车间现场实施“双师协同”指导,将机械零件精度设计理论与实际检测任务结合,强化“知行合一”的工程思维;建立涵盖作业、实验、设计报告、企业检测记录等7类维度的全流程考核体系,通过定量成绩分析与定性问卷调研形成“评价-反馈-优化”闭环机制。该课程在解决理论实践脱节等教学痛点的具体过程中,实现了专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素养培育的有机统一,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责任感和精益求精意识。

https://www.sspu.edu.cn/_upload/article/images/f0/15/1d5a5976451abdb1ab546d715256/1e20ae64-3dc9-44fc-86c3-fb687dc61da7.png

1: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整个教学环节

 

2、课程名称:《材料成型综合实践》    课程负责人:苑文婧 

https://www.sspu.edu.cn/_upload/article/images/f0/15/1d5a5976451abdb1ab546d715256/9382d256-d1ad-4b68-9212-d732f75645ec.png

本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三大核心课程之一,基于前序课程自行设计的模具结构,完成非标零件(凸凹模、型芯型腔等)的数控加工、模具装配、试模及产品试制,实现材料成形工艺分析及装备制造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价值目标:树立规则意识、节点意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技术强国的家国情怀。

重点:“一种思维 三重思政五项能力”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融合了国家、社会、个人三重思政元素(例如家国情怀、技术强国、规则意识、节点意识、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精益求精等),以此培养学生具备“明确目标、厘清问题、制定方案、反复验证、持续优化”五项能力的工程思维。

教学实践:教学模式参照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以班组的形式开展。学生以前序课程自行设计的模具为载体,自主组织生产过程,教师配合协调设备、时间和工具,负责学生安全,并对难点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形成教师、大组长、小组长三级管理。课程内容与教学实施流程首先是任务分解,然后按照分组进行开工答辩,然后是配作工序,然后根据模具零件结构特点选择数控加工或者线切割,然后进行模具装配,然后进行模具试模与修模,直至生产出合格样件。实施过程中如果出现模具无法装配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数控加工或者线切割的方案,返回上一步重新加工模具零件。如果模具试模后产品达不到设计要求,例如出现飞边、填充不满、无法冲裁等问题,需要返回上一步重新进行模具抛光研磨等工艺,解决问题后重新试模直至生产出合格样件。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建立了安全意识、规则意识、节点意识,锻炼了严谨务实、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特色与创新: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创新支点,构建“三维联动”育人模式:通过行业峰会调研、企业专家进校、产教共同体建设等举措,形成“校企共育”机制,显著提升师资工程思维与思政育人能力;深化教学改革,从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到考核评价全流程融入“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重思政元素,实现思政教育与工程实践的“盐溶于水”式融合;创新劳模资源应用,通过“劳模进课堂”将身边榜样转化为思政素材,以真实案例激发学生家国情怀与工匠精神。该课程通过行业对接、教学改革、榜样引领的三维创新,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工程素养、职业责任感与创新实践能力。 

https://www.sspu.edu.cn/_upload/article/images/f0/15/1d5a5976451abdb1ab546d715256/e2d3aa49-a0e6-419a-b97a-bf75840c6537.png

2: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